。
朱允熥说道:"不仅儿臣该去,就是父亲也该去。
朱标诧异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?
朱允熥小心翼翼说道四叔就藩北平十四年,不论军政还是民生,都颇有建树,极受北平军民士绅爱戴,父亲自册封太子以来,还从未去过北平,何不借此机会到北平巡视一番。
朱标警觉地看着儿子,你究竟想说什么?
朱允熥道洪武五年,魏国公、曹国公、宋国公率三路大军北伐,意图肃清沙漠,却不利而归。
现在,凉国公又受命北伐。儿臣担心,假如凉国公节制不了晋、燕诸王的话,恐怕又会劳而无功。
因此儿臣觉得,父亲应该随大军北上,坐镇北平,就近指挥。
朱标闻言,深感欣慰,儿子竟然在一夜之间长大了。
对父亲大封藩王,朱标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。
洪武元年正月十五,朱元璋驾临南京宫城文楼,朱标随侍在侧。
朱元璋问朱标师傅们近日讲的什么经史?
朱标答道昨日讲的七国之乱。
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,又问是非曲直怎么说?
朱标回答错在七国,以下犯上。
朱元璋对此并不赞同,说道
这里面还有一段公案,师傅没讲么?
景帝为太子时,与吴王世子下棋下输了,怒而用棋盘击杀吴正世子,后来当了皇帝,又轻信晁错之言,轻率削藩,所以才激起了七国之乱。
父慈才能子孝,兄友才能弟恭,你也要引以为戒。
帝王之家,哪有多少骨肉亲情?一母所生,至小一起长大,病重期间,老二、老三不是照样窥视储君之位吗?
这一切,令朱标既伤心又胆寒。
蓝玉久在北方领兵打仗,曾屡次对朱标说燕王气宇不凡,素有大志,广结四方豪杰之士,太子宜慎之。
朱标起初不以为然,听得多了,也起了疑心。
无情最是帝王家。
当时病重时,朱标最忌惮的莫过于老四。
这个弟弟心机深沉,才干卓越,手握重兵,素有名望。
倘若自己真的撒手西去,两个少不更事的儿子,谁是老四的对手?
思虑至此,朱标信步走到乾清宫,对朱元璋说道
儿臣前年考察西安,关中残破不堪,人口稀薄,不宜为都。今蓝玉北伐,儿臣愿坐镇北平,就近指挥,筹措粮草,调动诸藩,这样都能方便一些,儿臣顺便也能考察考察北平堪为都否,不知父皇以为如何?
朱元璋沉思良久,说道也好。北方气候水土和南京大不相同,你到了那里饮食衣服都要小心,不要又弄病了。
朱标道父皇放心,儿臣知道了。
第36章 帝王之家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